苏子与友人泛舟游赤壁,友人触景思人伤情,睹赤壁而思孟德,一代枭雄结局不过一抔黄土,孟德尚如此,我辈人生追求意义何在?流芳百世抑或遗臭万年不过尔尔,人生在世,失去存在意义,所有的付出都不值一谈,幻灭感自心而生。
又,匆匆百年,何其短暂,如蜉蝣苟且于天地,如米粟漂浮于沧海,明君不世,胸中空有一腔抱负,热血遇冰水,徒留一缕白烟。友人之心绪,翻江倒海,先化作一曲怨乐,如泣如诉,后向苏子无奈道出,苦不堪言。究而责之,友人之心,恰如屈子之痛,“望美人兮天一方”已点名缘由。
苏子劝慰,我以为一句足矣,即是“物与我皆无尽也”。造化万千,宇宙之大,品类之盛,此尽为自然供我享用之物。苏子之语,自有其豁达开朗之处,但不足以抵达友人伤心之地,话不醍醐灌顶,自难达到安慰友人之结果。况且,以上话语本在“物与我皆无尽也”之后,不过是劝慰之后的祝酒之辞。
而逝者如斯,盈虚如彼,直叙宇宙之永恒,对友人而言,更有刺激作用,哪来安慰之效果?而“自其变者观之”和“自其不变观之”二句,似玄乎其玄,不知所云。不变,由辩证法观之,即相对静止,相对静止不等于时间停止,时间不止,生命流动不止,有何意义?
如此,怎么理解“物与我皆无尽也”呢?套用公交车上一则广告语:“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,那就选择生命的延续。”此广告词用来解读苏子对友人的劝慰甚为恰当。不过,苏子并不是告诫友人趁着没有计划生育,多多延续子嗣,而是告诉友人要想生命永恒,还有另一种办法,那就是活在后人的心里,活在心里也比较玄。比较简洁的说法是,活在历史中,活在文学中,活在书法中,活在思想史中,而苏子自己正是这样在做。
苏子的依据是什么呢?古人云“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”,做到其中一样,便可载入史册,与世长存。我想,苏子能够以豁达胸襟面对被困黄州的窘境,能与友人处同样环境而心境比友人明朗许多倍,不是因为他天赋异禀,而是他遇到问题更懂得变通,这也是我们经常教学生思辨写作时用到的一种思维方式“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”,用古人的话来讲,则是“穷则变,变则通”,看来读书,还是得活学活用才行。
以上对“物与我皆无尽也”浅薄解读,也是我在跟学生探讨这句话的安慰效果时,自己“穷、变、通”的思考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苏子故去几千年,解读自然圆润即可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uehuzhi.com/5550.html